Loading
佛學園地 > 其他簡介

慈悲喜捨開示

2014-06-16

 

四無量心開示from創古仁波切

 

菩薩希望幫助所有的眾生找到快樂,並解除他們一切的痛苦。菩薩不相信只有某些眾生希望快樂,其餘的則不想得到快樂;菩薩不認為只有某些眾生須要解除痛苦,其餘的則不須要。菩薩知道所有的眾生絕對都須要幫助以獲得快樂,所有的眾生絕對都需要從痛苦中解脫;所以,菩薩的關切是針對所有眾生及每一位眾生。

 

巴楚仁波切在他的論著中強調,從一開始修持佛法時,就須要做平等捨心的禪修。通常,在做這種禪修時,四無量心在祈願文中出現的次序是:無量慈心、無量悲心、無量喜心及無量捨心(平等捨心)。巴楚仁波切強調要先觀修平等捨心,因為這可以免除形成不平等的慈心、不平等的悲心、偏倚的慈心及偏倚的悲心的危險。一般而言,在開始做無量慈心的禪修時,我們很容易對自己喜愛的人產生較強烈的慈心;但對我們不喜愛的人,則另有較微弱的慈心。可是,一旦我們的智慧藉由這種禪修而開展時,真正的慈心就會展現,毫無偏頗地關愛所有的人及每一個人。這是最清淨的慈悲心,因為它平等地關愛每一位眾生。

 

在藉由禪修開展平等捨心之後,接下來觀修大慈愛心,然後是大悲心,最後是菩提心。第一個無量捨心(平等捨心)的意思是:不受貪執或瞋惡的影響;大慈愛心的意思是:希望每一個眾生都得到快樂;大悲心的意思是: 希望除去每一個眾生的痛苦;菩提心則比較微妙。一般而言,菩提心是為了幫助眾生而成就佛果的意願,它的本質是慈悲心。菩提心的微妙性在它隱含智慧(梵文作「般若」),若沒有智慧,菩薩的慈心與悲心就不圓滿。當我們只有不圓滿的慈愛心,縱使想幫助他人,但因為沒有圓滿的智慧,不但達不到效益,甚至還可能傷害到我們想幫助的人;當我們只有不圓滿的悲心時,雖然我們真的想解除他人的痛苦,但卻不知道如何使他們免於痛苦。所以,在開展菩提心時,最重要的是在增長慈心與悲心的同時,也要開展智慧及悟性。這就是菩提心真正的意義,也是菩提心為什麼很微妙、很難開展的理由。

 

例如,當我們發現某個人非常飢餓,但由於沒有智慧,或許我們會想:「啊,有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,我可以教他如何釣魚。」於是,我們教他怎麼釣魚。在短期內,他的飢餓問題解決了,可以照顧自己了;但是,我們教導了他如何傷害其他的眾生-釣魚。釣魚這項行為將會造作惡業,將來這個惡業只會帶給他麻煩和困境。因此,縱然我們的動機是好的,還使他的情況變得更糟。換句話說,我們必須以對一切眾生有利益的方式,來表現我們愛心與慈悲心,並且考慮到一項行動或行為對未來的影響。這就是菩薩的智慧。

 

以愛心及慈悲心行事的另一個方法是不傷害他人。就短期而言,這種行為是很好,但是它的利益並不是長久不衰。例如,我們可以給予窮人食物或衣服。雖然這項行為的動機是好的,也不會傷害任何人,但它的利益相當小,因為一旦這些食物或衣服用盡之後,問題又回來了。菩薩冀求的是非常廣大、非常長遠的利益。所以,當菩薩在幫助一個人時,他永遠都會給那個人最好的幫助,也就是讓他穩定地走在最好的修行道路上。如果我們能夠告訴一個人如何走入最好的修行道路、如何真正地開展自心,那麼這種利益便非常的大,而且會永遠繼續不斷地增長;這不會傷害任何人,且能幫助受惠者在每一方面的發展。所以,菩薩的關愛及慈悲心能把每一位眾生都引領到法道上,這就是真正的愛心、慈悲心及菩薩行的意義。

 

菩薩的清淨動機極為善巧、有力。例如,帝國主義也有見解式哲學,但傳播那種哲學涉及龐大的軍隊、大量的財富及極多的戰鬥與暴行,且即便有這些軍隊及軍事戰備 ,也無法真正說服世人相信帝國主義。相反地,佛陀並没有耗費數百萬元去宣傳他的理念,或動用浩大的軍隊及複雜的武器去說服別人他所說的話是真實的,他只帶著一個托缽和法教;但是,由於他強烈及純淨的動機,他的理念便影響了數以百萬計的人,至今他的法教仍然廣為流傳。在他住世傳法的期間,佛陀以全然没有偏倚的大愛來教導每一位眾生。他傳法的方式不帶任何傷害眾生的意念,他以極其清淨的慈悲心和智慧傳法。經過二千五百年之後,他的法教仍然極其完整,仍然繼續在流傳,廣泛地影響著眾生。但是,除了具有清淨動機的力量之外,這一切都是任運自然的,不須要他刻意的努力。

 

大乘的菩薩願力非常寬廣、深遠,而且具極大的力量。這種願力或動機是成就大乘正覺的真正關鍵。從一開始,大乘行者就必須努力開展這種極其寬廣及有力和態度,也就是要同時開展慈悲心、無偏的智慧及救度一切眾生脫離一切苦的真誠願望。這種修行的方式是菩提心的真正精髓,是成就的主要動力。恰如其反的則是偏私的心,這種自私的態度是修行環境的毒素;相對地,菩提心對自身及其他的一切眾生都極為有益。所以,一位具有菩提心的人,不論在何處,他都像是一貼良藥或甘露。菩薩願的功德利益非常大,就像是非常好及有效力的藥物。但是,它只是菩提心彰顯時自然流露的特質。例如,在傳法期間,佛陀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,但是一切事情在他周圍任運自然地發生。這些源遠流長的功德,完全是這種極具療效的藥劑自然流露出來的特質,它們來自佛陀極其清淨的動機,這是非常殊勝的功德。

 

佛陀的利生事業有兩種主要特質:任運自然及恆常性。從古希臘文明等歷代文化的興衰,我們可以明瞭世俗的影響力是很短暫的。然而,佛陀的利生事業是不受時間影響的,仍然繼續在散播、增長。佛陀的利生事業也永遠都很合宜、很鮮活。佛陀涅槃後的一百年,他的利生事業仍然非常地適切。縱使再過兩千年之後,它仍然非常有意義、非常合宜。